曲面上的凹凸瑕疵檢測:電子業應用案例
什麼時候該用3D檢測?
近年漸漸有越來越多使用者考慮用3D檢測取代以下情境的2D檢測:
■ 待測物有圖案或圖形
用灰階的差異檢測表面的凹痕,可能會受圖形干擾導致誤判;但凹痕本身跟表面有高度差,因此用3D檢測可以避免圖案干擾的問題。
■ 易反光的曲面待測物
將光源打上曲面上時,通常有幾個位子的反光會特別強,甚至導致過曝。在AOI系統上,若是瑕疵剛好出現在反光強的地方,那麼演算法就會有漏檢或誤判的可能。
用3D Sensor拍到曲面的凹痕只是第一步,但要怎麼用軟體檢測,仍然是軟體工程師困擾的問題。
在「不知道如何檢測曲面上的凹凸瑕疵?只需1個步驟就解決」的案例中,我們提到Surface curvature correction(曲濾補償)工具,可以在保留瑕疵特徵的前提下,把曲面拉成平面,進而再以Blob找出凹痕或突起瑕疵。
這次我們以滑鼠的瑕疵檢測做為示範案例,使用LMI Gocator 2000系列的線雷射3D Sensor,搭配內建的軟體工具檢測反光曲面上的多種瑕疵。如果您有類似的狀況,此篇範例對您也許會有幫助。
應用案例:怎麼檢滑鼠上的多種瑕疵?
滑鼠上有兩種類型的瑕疵,紅圈的是凹痕跟刮傷,藍圈的是奇異筆的髒污,共三處,我們希望能夠一次把所有的瑕疵檢測出來。

如前文所述,用傳統2D AOI拍攝曲面容易遇到反光問題,例如上圖的照片只是在一般日光燈下,已經可以看到有幾處反光比較強,這些地方在檢測時通常很容易產生過曝。
下圖是實際2D線掃描的影像,光源從產品的正上方往下照射。可以看到上半部的反射較弱,只有70左右的灰階(@8bit);但是下半部的地方反射較強,已經出現過曝,且瑕疵正好位於過曝區域,導致無法使用2D檢測。

如果用3D Sensor拍攝,就能解決反光問題,清楚拍到凹痕跟刮傷(下圖紅圈處):
怎麼處理惱人的曲面高度差?
拍到凹痕後,該如何檢出凹痕?一般軟體工程師直覺會想用Blob來找出這些瑕疵,但這些凹痕與刮痕在曲面上,高低位置都不同,導致無法找到合適的高度閥值。
碰到這種情況,使用曲濾補償功能就可解決,比如LMI 3D Sensor的內建軟體GoPxL中就有這個好用的工具。為了方便展示,我們先用Mask工具截取下半部有瑕疵的區域。但即使只截取有瑕疵的區域,曲面還是存在6mm左右的高度差。
接著,我們用Surface curvature correction工具把曲面拉平,過程中完全不會影響原有的瑕疵。拉平後,可以看到滑鼠上的圖案跟凹痕都清晰地保留下來:
最後再用Blob工具,就可以順利找到三個凹痕跟刮傷。值得一提的是,GoPxL內建工具除了Blob的數量,還可以輸出找到的Blob XY座標。
除了Surface Curvature Correction以外,LMI的GoPxL還有內建各種各樣豐富的軟體功能。如果您對於導入3D sensor,或者對3D的各種不同功能有興趣進一步瞭解,歡迎隨時與LINX Taiwan聯繫,由專業的3D團隊為您詳細說明及評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