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應用案例】LMI Gocator 5500如何運用於半導體行業第二集
LMI的Gocator 5500系列得利於專利彩色線共焦技術,在精度與速度上取得了完美的平衡,特別適用在需要高精度與分秒必爭的半導體檢測相關應用中,第一集介紹了Gocator 5500系列在PGA引腳的高度、位置和焊點檢測、晶圓的尺寸量測與缺陷檢測中的應用,這集將深入介紹晶圓雷射切割深度檢測。
第一集回顧
點擊詳細了解彩色線共焦原理
晶圓雷射切割深度檢測
晶圓雷射切割對生產微型電子設備中的微處理器特別重要,原理為利用雷射進行高精度切割,分離晶圓上的元件如晶片或微處理器,主要優勢為精度高、速度快、能力強,且對材料適應性廣。
雷射切割深度量測在此製程中扮演重要角色,切割深度的精確度是決定元件品質和性能的關鍵,切割過深可能損傷元件結構,切割太淺又可能使元件無法完整分離,進而影響性能,因此雷射切割深度量測對最終產品品質與性能極為重要,但量測技術百百種,各有其優缺點,該如何選擇最適合的量測方法呢?
量測技術包括白光干涉儀與彩色共軛焦。白光干涉儀是一種非接觸性的測量技術,使用白光源並通過干涉的原理來得到精確的切割深度,其精度可以達到奈米等級,但需花費較長的掃描時間。
彩色共軛焦則利用彩色光源的多波長特性,通過光的反射與散射來進行深度測量,其精度雖然只有次微米等級,但相對來說掃描速度更快,亦十分適合雷射切割深度的量測。以12吋晶圓來說,量測一條長度300mm的雷射切割道,大約左右1分鐘即可完成(p.s.若縮小Z軸量測範圍,最快10秒內即可達成)。

高倍顯微鏡下觀察雷射切割道的影像

用LMI Gocator 5504實際拍攝的3D影像
